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對於颱風與放假的態度


最近是颱風季節,於是又有很多關於放假與否的討論,
許多媒體上的說法,以及我聽見的討論,
關注的都是,政府單位是否「猜中」並做了正確的決定。

基本上,這種討論的邏輯很像是囚犯困境中二乘二的矩陣,

放假不放假
颱風來安全過關造成大災害
颱風不來被罵安全過關

但是,或許根本應該跳脫這種思維模式,
如同中央氣象局對於颱風預報的說明

路徑潛勢預測圖的目的在表示颱風中心未來可能移入的範圍。
圓圈所涵蓋的淺黃色區域並非暴風圈,
而是颱風中心在該時間有70%的機率進入該圓圈之內。

有關颱風的決策,基本上是一個機率與風險的問題,
所以這個問題基本上應該是:

面對這個颱風,我們這個城市決定冒多大的風險?

如果是一個非常謹慎小心的決策單位,
或者這個城市的居民非常小心,
或者這個城市的地理或產業特質讓他們經不起任何風險,
那他們可能就決定冒很小的風險,
所以即使颱風造成災害的機率很小,
他們還是決定放假進行災害預防。

如果是一個願意冒險的城市,
那可能即使颱風會直撲而來,
也不一定需要放假,
畢竟,直撲而來不一定就會造成災害,
雨下得大、風刮得大,都不是造成災害的單一原因,
每次都有許多因素相應而成。

但不論如何,我想說的是,
這種決定是一個有關風險的預防性決策,
就很像買保險那樣,
買了保險不代表我們預期病痛或災害一定到來,
選擇放假,也不能直接等於,判斷颱風一定會來、一定會造成災害,
即使颱風沒有來,也不代表決策錯誤。

也就是說,對於機率和風險的預測做了決定之後,
不管颱風有沒有來、然後造成災害,根本就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
關鍵只在決策之前的兩個方面,
一個是,我們這個城市面對風險時的標準是什麼?
這是政府和人民應該共同決定的。
另一個是,這種風險機率值的估計方式如何產生?
這是氣象局應該有持續努力在改進的。

所以,對於某個首長的英雄式的評價,
或者不斷討論放假到底錯了沒,根本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