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廣宣時間 ─ 愛不囉唆庇護商店


前幾天在南港展覽館捷運站裡,看見一家很棒的商店。
這家商店由唐氏症協會經營,
賣的東西是喜願的產品,
我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喜願的契作黃豆
但其實喜願最開始做的是麵包,最開始種的是小麥,
這些產品,在這家「 愛不囉唆庇護商店」中都可以買到,
商店裡還有一台自動製麵機,好像是喜願提供給商店的,
總之,因為這台機器,在這裡也可以買到現做的麵線和麵條,
很好吃,而且打從心底整個心滿意足。

我想,這大概是最完美的組合了。

我直接把他們的 DM 掃成圖檔,提供參考。








































我也把他們的產品訂購單掃描放在這裡: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廣宣時間 ─ 陽光時務週刊


因為 Ling 的介紹,才認識這個香港的雜誌。
這個雜誌應該是最近才開始在台灣銷售,
於是前陣子在 Taaze 上買了一期,
主題是:「紅蘋果黑蘋果?媒體公正出路何在」

陽光時務週刊是一個很新的雜誌,
2011 年才創刊,而且原先只有電子版,
之後才發行紙本雜誌,可以看這裡的介紹:
http://www.isunaffairs.com/?page_id=102

我對香港的媒體不太瞭解,
不過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雜誌,
好看的原因有幾個,
一個是,它沒有「廣編特輯」,
只有少數廣告,在封面之後以及封底之前,
所以整本雜誌非常紮實。

我不想罵髒話,但我真是恨透「廣編特輯」這種廣告型式,
尤其在文章之間穿插廣編特輯,
等於是讓讀者在閱讀時還必須額外費心力去注意,
以免自己「被騙」。

第二個好讀的原因是,它有很多簡明的短欄、圖表、數據。
例如,它有一個 「Briefing 資訊」,
裡面包含世界、中國、圖志、聲音、數據、禁區、新媒、公民等各方面資訊,
對於很多訊息可以一目瞭解。

但是這本雜誌真正的價值可能是,提供台灣人另一個理解中國的角度。

在台灣媒體裡,除了非常親中的,還有看來非常反中的,
我們其實沒有更瞭解中國但又可以抽離討論的觀點。

這個雜誌站在香港的立場上,
反而提供我們一些更全面的視野。

我應該會訂閱這個雜誌,
作為瞭解中國的主要管道之一。

天下雜誌的廣告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519),在討論「新良食運動」,
因為最近同時看了陽光時務週刊,
所以天下雜誌中隨處可見的廣告,對我來說顯得格外顯眼。

我大概紀錄了一下,
除了在雜誌中隨處可見、容易辨識的大圖廣告之外,
他們還有哪些看起來像正文的「廣告專輯」呢?

還有兩種,一種也叫廣告,只是看起來就像一篇短文,有這些:

1.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2.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
3. 嘉義市政府環保局廣告
4. 彰化市環保局廣告
5. 苗栗縣政府廣告
6.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廣告
7. 基隆市環保局廣告
8. 亞普達量化網路品牌行銷
9. Hinet iEN 智慧節能服務
10.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廣告
11. 中興保全廣告
12. 統一AB優酪乳廣告

另外還有一種,是真正的「廣告專輯」,在這一期有兩個:
一個是「Go Green Now」.
這是好幾個學校聯合起來的廣告,散落在正文裡的四個地方。

另外還有一個才真正厲害,叫做「Change 讓改變看得見」,
這是企業、政府、個人整合在一起的廣告,
從第 188 頁一直連續到第 224 頁,總共有 37 頁!
換句話說,這大概才是這本雜誌最大的專題吧?

整體看來,這一期天下雜誌總共 285 頁,
其中有 37 頁是「Change 讓改變看得見」這個廣告專輯,
雜誌中所有廣告加起來則至少出現在 104 個頁面,
平均每翻兩頁,就會遇到一個廣告,
不過根據我的印象,越前面頁數,廣告會出現地越頻繁。

可以想像,一個讀者大概不可能在第一次就完全辦別這些廣告,
所以我真的很厭倦,要花額外心力去辨別正文和廣告,
尤其,常常在讀完文章、覺得有些奇怪之後,
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這是廣告,
這代表的當然是我的愚蠢,讓這本雜誌又成功騙了我一次,
我真的是不太喜歡這種感覺…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香港外傭爭取居留權案


前幾天,因為買了《陽光時務週刊》,才發現這個議題。

大意是,在香港工作滿七年的外籍幫傭,
能不能按照香港特別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
獲得永久居留權。

《陽光時務週刊》的簡單摘要是:
香港終審法院 3 月 25 日裁定兩名外傭爭取居港權敗訴。
為這起於 2011 年開始的司法復核案件畫下句點,
也意味著逾 14 萬名在港住滿七年的外傭爭取居港權無望。
案件復核期間,香港社會曾圍繞增加社會福利負擔以及尊重基本人權
等兩方面進行激烈討論。

我很高興在 Wiki 看見很多事件背景描述,
讓我不用再花一番功夫瞭解。

可以參考這兩個辭目:
香港外籍家庭傭工
外傭居港權爭議

香港的狀態和台灣有很多不同,
但是在同樣是外籍勞工進口國的情況下,
應該有很多值得借鏡來思考之處才是。

Wiki 裡提到那個提出訴訟的外籍幫傭,
從 1986 年到香港工作,一直到 2010 年為止,共 25 年了!
這在台灣實在很難想像,
他們會出現這樣的討論。

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引發很多思考,
例如,有哪些國家擁有外傭的居留權?台灣是否有可能開放?
還有那些勞工出口國的立場是什麼?

另外,我的一些個人經驗,也需要納進來一併整理。

所以藉著這個事件的紀錄,
讓我提醒自己要更關注這方面的議題。

-----------------

順帶一提,在這個案子裡,我也意外又看見「法院之友」。
原因是,好像有些律師想要代表香港的「雙非兒童」提出 Amicus brief。

不是"台灣人"?


更新二  2013.04.14

這一期(519)的天下雜誌,除了有「新良食運動」專題,
還有一篇夏曉鵑老師寫的短文,
標題是〈新移民和吳寶春都想唸書〉
在 獨立評論@天下 可以看見濃縮版文章。

摘要重點如下:

許多在台灣的新移民也想進修,但台灣的僵化教育制度令他們有志難伸。

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婚姻移民女性,因其在母國所受的教育未獲台灣認可,
而被迫從國小補校開始讀起。

即使這幾年新移民的母國學歷認證已漸放寬,
但是手續仍相當繁瑣,例如,移民須在母國的台灣駐外辦事處辦理認證,
而她們的母校可能不在駐外單位認證的名單中。

此外,有更多新移民與吳寶春一樣,必須先取得國中、高中學歷,
才有機會進修。因為需從數學、理化等基礎科目學起,
對於擁有豐富經驗、且有明確進修方向的成人而言,
死背這些科目根本是浪費生命。

---------------------------

2012 年起,教育部有新的入學方案:「風雲再起─鼓勵成人就讀大學方案」

問題:
1. 必須先修習大學推廣教育、空中大學或教育部認可之非正規教育課程四十學分以上。
    (1) 學分費昂貴
    (2) 非正規教育課程非常有限
2. 加入「風雲再起」方案的大學和科系不多,侷限了許多新移民進修的選擇。

案例:
1. 小金要成為有多元文化觀點的幼兒教育老師。
2. 小滿提倡移民人權,想攻讀社會學或人權相關領域。

--------------------------------------

小滿的意見:
「有些小孩不想念書,一直逼他們讀,...,很多大人很想讀書,卻不讓他們念。」

小滿的建議:
以申請制取代考試,由負責招生的大學科系來把關。

有關學歷認證的問題
90%的入學率,大學入學門檻已經沒有什麼實質作用。

引用吳寶春的話:
「請給想學習的人一個機會,
能不能唸完,每個人自己負責。」

---------------------------------------

我的想法有幾個:

1.
以前我看到類似新聞,總會直接認為,其實念大學也不一定收穫比較大,
外面有很多社區大學或者各種課程,不是已經可以有很多教育管道?

不過我現在意識到,這樣的想法太過自以為是。
這些想念書的人都不是小孩,生活中也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
對於什麼課程能夠幫助他們,他們自己有最直接的判斷,
不需要像我這樣的局外人隨意評論。

某個意義上,他們或許也可以提昇大學教育的品質,
因為他們會比一般大學生更在意,能否在課堂上學到對他們有幫助的知識。

這讓我想到,有個老師提過,
上白天大學生的課程,和晚上進修推廣部的課程,
有很大的差異。

這樣的差異,或許值得我們回過頭來重新思考,
到底誰需要教育、我們社會應該提供哪些人教育?


2.
從我在之前正文提到的統計數字看來,
台灣的婚配新移民應該有很大部份不是出於「浪漫愛」,
尤其一些女性新移民可能的確是因為其他因素而「嫁」入台灣。

我不知道怎樣的說法會比較妥當,
但直覺上我覺得,如果可以接受「人力素質」這樣的說法,
那這些新移民其實是台灣「人力素質」的重要關鍵,
用直白的話來說,她們許多應該都擁有高於我們設想的能力和條件。

這是我的猜想,以後再繼續想想。



更新一  2013.01.23

內人‧外人:新移民系列電影
http://www.atmovies.com.tw/movie/film_A12012051101_now.html

大愛影音網紀實報導:在台灣站起
http://media.newdaai.tv/?c=464

--------------------------------------

正文  2012.12.17


每次文章都寫了一點就擱著,應該要完成,或者至少要有個暫時的結尾。

前一陣子,某一天晚上和 Ling 在誠品信義店的地下街吃飯,她選了一家麵店點餐。
後來我跟她提到,那家店的店員好像「不是臺灣人」。
於是她說,她也有發現那個負責點菜的店員,口音比較奇怪。

不過,我們隨即就發現問題,
不應該用「是否為台灣人」來界定不同口音的人,
這其實已經隱含了某一些對族群的歧視和對「台灣人」的刻板印象,
那個店員很有可能是移民到台灣、已經拿到台灣身份證的「台灣人」。

那麼,究竟要用什麼名詞來區分呢?

Ling 說,在英美,或許會用 "native speaker" 來區分,
那麼在台灣,要用什麼名詞來指稱這些「台灣人」呢?
稱為「新移民」、「新台灣人」?
或者應當直接稱為「越南裔台灣人」、「印尼裔台灣人」、
「中國裔台灣人」、「美國裔台灣人」…等等?

後來我上了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的網站,
有看到官方的名稱是:「新住民」
例如,他們有一個「新住民火炬計畫」,
好像是跟學校結合推動一些活動。

這個網站上也可以看見一些統計資料,有一些有趣的數據。
從總量上來說,現在台灣的「新住民」共有四十七萬人,
其中中國移民佔了三十一萬人左右。
除了中國之外,越南移民也有八萬多人,僅次於中國。
比較有趣的是泰國移民和日本移民,
因為其他國籍透過配偶歸化台灣的多是女性新移民,
但泰國的八千多個移民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男性,
日本的三千八百多個移民中,男性約一千七百人,
已經快接近一半。

不過,因為這個統計資料都是累計數據,
所以我在最新的統計資料中只能看見民國76年1月開始到101年10月底的總和,
沒辦法辨別不同時期不同國籍或性別歸化人數的趨勢和變化。

但確實,和台灣目前約五十二萬「原住民」相比,
「新住民」的人數已經不相上下,如果再加上外籍勞工,
應該是遠遠超過「原住民」的數量,
所以他們應該也是我們需要多重視和在意的族群,
不管在教育、文化或其他方面皆是,
在今年的金鐘獎頒獎典禮上,一個得獎導演就提到,
他認為應該有一個「新住民」的電視台,
這或許也呼應了四方報的創報想法。

不管怎麼說,
給他們一個明確的「名字」,
或許也是重視和正視他們存在的一個開始,
現在我還是覺得「新住民」這個詞有點拗口,
但哪一天如果這個名詞我已經可以朗朗上口,
大概就是一個成功的接納的開始了。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分享 ─ 維根小詩


在 PTT 素食版上,前幾天有人分享了一首英文小詩,是一個媽媽寫給她的女兒,
版友徵求翻譯,結果還真的有位厲害的版友翻成中文,而且翻譯和原詩一樣動人。
於是想放在這裡,而且就把英文原詩和中文翻譯分開。

英文原詩的出處應該是這裡:
http://thekindlife.com/forum/topic/1674324/a-poem-to-my-vegan-daughter


A POEM TO MY VEGAN DAUGHTER (by Heather Leughmyer)

You will never watch an elephant standing on her head,
You will see amazing acrobats and painted clowns instead.

You will never color Easter eggs or eat a "Happy" Meal,
Instead you will give pigs belly rubs; you will know chickens dream and feel.

The clamor from the ice cream truck won't be music to your ears,
You will know your Soy Delicious caused no suffering or tears.

You may hear a gentle gobble as you softly stroke a turkey,
And give thanks that she is alive as you are eating your Tofurky.

While other kids buy leather shoes and eat at Chuck E. Cheese,
You will be kissing cows and feeding goats and saying "soy please!"

Being different can be hard I know. This world is often cruel,
Maybe you will be laughed at by the other kids at school.

But compassion is a vital gift that too few share with others,
And your heart will not be filled with guilt the way it plagues your mother's.

So don't ever be embarrassed or ashamed because you care,
You will be uniquely beautiful with an empathy that is rare.

And when you see a rescued lamb and touch his thick warm fleece,
You will feel no sadness or remorse; you can look at him in peace.

What took so long for me to learn, I will start teaching you from birth,
And your footprint will be much tinier on this fragile earth.

--------------------------------------------------------------------

中文的翻譯可以在 PTT 素食版的 HTML 頁面找到:


 獻給我的維根小天使 /希瑟.留米爾  (jennylin1553 版友翻譯)

大象倒立的模樣,吸引不了妳的目光
雜耍高手和繽紛小丑才真正值得妳欣賞

復活彩蛋或滿漢全席,全不在妳心上
小豬的圓肚和小雞的酣夢都在妳的夢鄉

冰淇淋攤販周邊的喝采不是歡騰聲響
妳兀自品味舌尖豆乳冰淇淋的喜樂安詳

當妳摩挲火雞,牠溫柔的啼鳴正颻颺
佐著這生命的喜悅妳能安享野菜豆腐湯

當其他孩子踏著皮鞋,喝著乳香世家
妳會吻吻乳牛拍拍山羊:「何不來杯豆漿?」

這世界對太多事實無動於衷,我懂妳需要多大勇氣來與眾不同
或許還得忍受同儕的冷嘲熱諷

但當妳懂得憐憫,這件人們最吝於分享的重大禮物
便不會步上妳母親這條背負罪惡的艱辛道路

記得永遠別因為關心,而窘迫喪氣
妳的心因為憐憫而有了無與倫比的美麗

當妳感受到一身厚實溫暖,擁住那幸免於難的羔羊
沒有悲傷沒有悔恨,只有無盡平靜與安詳

甫一出生妳便開始學習,這門我跌跌撞撞摸索半生的課題
在這脆弱不堪的藍色星球上,妳遺下的會是最溫柔而輕盈的足跡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動物福利蛋 V.S. 健康蛋


更新四   2013.04.11

在 PTT 素食版的回文,也順道整理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 shunnanC (Shunnan) 站內: love-vegetal
標題: Re: [問題] 人道蛋
時間: Thu Apr 11 09:02:29 2013

我有整理了一點資訊,在這個文章,或者可以提供參考:
http://shunnansketching.blogspot.tw/2012/09/vs.html

我同意 eggeggxuan 版友的說法,
如果是能不吃就不要吃,
有一個原因是,這些動物福利蛋雞,最終還是會被屠宰,
因此少吃一顆蛋,長期下來應該就會少一些被養來當蛋雞的母雞們。

但是如果看一看現在蛋的產量,
還有雞蛋被使用的範圍,
要徹底避免雞蛋的使用,包括各種糕點,
不可能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
因此在實做上,我也比較接近 isomtwolf 版友的想法,
我會鼓勵我周遭的朋友,
「拿買兩個一般雞蛋的錢,去買一顆動物福利雞蛋,然後少吃一顆蛋」

再簡單提一個重要的區分,
「動物福利」雞蛋和「健康蛋」是不同的,
在市面上標榜「健康」的雞蛋很多,價錢一樣很貴,
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籠飼」,
我認為最重要的反而就是,
絕對不要去買這些雞蛋!

另外,石安牧場的蛋是「人道籠」,
所以就是幾隻雞關在一個比較大的籠子裡。
我自己覺得,比較像是動物福利的「最低標準」,
但是因為他們廣告很大,反而看來好像是最進步的作法。

還有一個是,
人道蛋的認證,是「財團法人動物科技研究所」
ecomami 版友提到的連結,是「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資料,
如果去看這兩個團體主要宗旨和從事的活動,
其實我覺得「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資料應該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我不確定,認證與否,是否是很大的問題。

有關買雞蛋的管道,
頂好超市有些已經有牧大牧場的人道蛋,
如果在台北市,我最推薦望德園的新畜牧場雞蛋。

忘了提,
之前有版友提到過,
有一些被「拯救」的蛋雞,其實都還能產一些蛋,
我覺得最理想的其實是,能夠購買到這些蛋雞的蛋,
這樣那些收益又可以拿去支持拯救其他蛋雞。


更新三   2013.03.27

這一期經典雜誌,有一篇討論「雞蛋」的文章,節錄重點如下:


雞蛋:圓滿的營養!?

基本數據:

1. 據農委會統計,2011年台灣共生產六十六億八千零四萬四千顆雞蛋,
平均每人一年吃兩百九十顆雞蛋。
2. 目前全台灣約有一千七百個養雞戶,每年飼養超過三千六百萬隻蛋雞,
百分之九十九採用籠飼法,標榜人道飼養的養雞戶僅十五家。
3. 一隻籠飼雞每年平均可產260顆蛋;一隻平飼放牧雞則只能產120顆蛋。

有關食品安全:

1. 籠飼的優點是大量飼養,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而集體感染疾病的問題就只能以投藥的方式(快速)解決。
2. 根據規定,蛋雞產蛋期間不得投藥,但中盤蛋商指出:
「這個規定僅供參考,實際情況落差很大。」
3. 台灣大多數蛋雞場在彰化、屏東等地,大台北地區的生鮮雞蛋,
都是半夜由中南部運上來,因此帶來長里程的保鮮風險。
4. 烘培業使用最多的液蛋,因為沒有蛋殼保護,遭外物污染機率相對增高,
需採用低溫殺菌方式保持品質。
4. 衛生署針對十種動物用藥,設有蛋品「動物用藥殘留檢測」機制,
檢驗公司專員指出,實際檢測流程並不嚴謹,甚至「相當粗糙」。
5. 2013年1月,頂好超市自有品牌雞蛋經消基會採樣,
驗出屬於致癌禁藥的氟甲磺氯黴素0.001~0.004ppm。
6. 台灣每年各品項食品安全檢驗預算共約兩億元。
7. 以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編制,大部份的檢驗項目都必須委託給外部的實驗室。
部份大型企業化蛋商則自設檢驗專科自檢蛋品,並委外第三方檢測以求自清。
8. 台灣的殘藥檢驗項目與歐盟相去甚遠,鷗盟明確列出零檢出的藥品項,
台灣衛生署公告辦法卻只是概括列出十大藥品類別。

有關蛋雞:

1. 1963年農林廳仿效美國密集「籠飼」蛋雞技術,輔導成立蛋雞示範村,
從此台灣也有了工業化雞蛋生產快線。
2. 工業化的密集籠飼,讓養雞、生蛋成為一條單向的生產快線,
格子鐵籠裡的空間狹窄,不到三十公分見方,彷如車站投幣式置物櫃,
少則兩、三隻,多則七、八隻雞。
3. 以日光燈照射設定日夜,控制動物的生理時鐘,蛋雞誤為白日又來臨而不斷下蛋。
4. 雞隻的吃、喝、拉、撒全在籠裡,一輩子幾乎腳不著地,
生存空間擁擠異常,雞隻相互踩踏、啃啄情況嚴重。
5. 衛生環境惡劣,特別是雞糞問題,糞菌沾染雞蛋不說,
更可能導致雞隻感染疾病。

其他:

1. 蛋殼顏色和營養無關,蛋黃顏色也無法判斷營養價值。
2. 市面上充斥各種「機能」雞蛋。
3. 台灣目前只有產品標章,卻沒有對應的獨立驗證機制。


-------------------------

這篇文章的內容廣泛,觸及許多議題,
不過老實講,其實文章的組織不太好,
在文章最後,也沒有提供正面的建議,
包括,哪些雞農可能較好、哪裡有可靠資訊等等。
但總之,還是可以參考。



更新二    2013.01.06

最近和一個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
無意中又聊起關於動物福利雞蛋的問題,
於是也開始在生活中多注意相關資訊。

之前我都是在主婦聯盟望德園才能買到動物福利雞蛋,
主婦聯盟的雞蛋來自五湖牧場,10 顆 82 元,但是要先加入合作社才能購買。
望德園的雞蛋來自新畜牧場,10 顆 95 元,這是真正放牧的雞蛋。

今天早上,迫不得已下跑到頂好超市買雞蛋,
卻發現牧大牧場的動物福利雞蛋,
而且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道認證標章
牧大牧場的雞蛋也是 10 顆 95 元。

其實我之前就在全聯超市看過牧大牧場的雞蛋,
但是那時候沒有看到這些標章或說明,下次我再留意看看。

總之,要買動物福利雞蛋,又多了一些管道。
















=========================================

更新一




=========================================

正文    2012.09.12


一直想要寫下來的問題,剛好今天有一篇相關新聞,就可以放在一起看。

--------------------

台灣的商店裡有一些「昂貴」的雞蛋,
便宜一點的大概 10 顆 65 元,最貴的我看過 6 顆 180 元。

這些蛋的販售地點,以前大多在有機商店裡,
但是現在很多大賣場、超市裡都可以看見了。

這種比較貴的雞蛋,其實分成兩種,
一種是標榜健康的雞蛋,主要就是不用藥以及吃很好的飼料,
簡言之,這種雞蛋的基本訴求就是「乾淨無毒」。
另一種是標榜動物福利的,除了不用藥之外,最主要的訴求是不要籠飼。

我懇求大家多買以「動物福利」為出發點的雞蛋,
不要買以「健康」為出發點的雞蛋。

但是在市場上,其實真的很難區分。

今天的新聞,有一部分就是在討論「標示混亂」的問題:

立報的報導:雞隻飼養說分明 消費者選好蛋

--------------------

關於「籠飼」的問題,可以參考這個網站: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他們也有一個 市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

除了這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還有另一個單位有關心類似的事情:財團法人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

另外,也可以參考 PTT 素食版版友的整理:

----------------------

因為一般的雞蛋蛋價浮動比較大,
最便宜的時候可能一斤 30 元,(大概就是 10 顆 30 元的意思)
但是貴的時候可能一斤會接近 50 元,
那至少在這種時候,買一顆 7 元的動物福利雞蛋,
其實成本不會多出很多,真的可以考慮支持一下!

----------------------

另外,我完全支持只標榜「健康」的籠飼雞蛋。

尤其是一些大企業經營的雞舍,
他們的行銷和宣傳和網站看起來都很吸引人。

例如:
聖德科斯賣的「元氣牧場」的雞蛋,是統一自己的雞場,
網站看起來很漂亮,但還是關在籠子裡的,

或者

大潤發賣的「味全木崗牧場」標榜很健康的雞蛋,
這算是市場上比較新的品牌,但也是關在籠子裡,

-------------------------

這和有機農業的爭議有點類似,
在這些領域裡面,一直都有幾種不同的理念被混淆、被簡單的連結在一起,
但是這些不同的理念其實不是在所有時候都一致,
所以常常會發現,在許多討論中不同理念的優缺點被「偷渡」、隨意使用。

例如,在有機商店裡會看見進口的有機美生菜、馬鈴薯等等,
這可能是比較無毒的蔬果,但是加入了運送過程的資源消耗之後,
真的有對環境比較友善嗎?我不是很確定。
尤其,能夠遠渡重洋而來,表示那個農場大概也是工業化後的有機農業了。

這種理念混淆的問題,「素食」推廣應該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
我每次聽一些團體在推廣素食,都有些心驚膽跳,
健康、環保、又不殺生的素食,其實是不容易一起達成的,
但他們常常太輕易做太多宣稱。

不過關於素食,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

總之,懇請大家在行有餘力之時,支持動物福利雞蛋。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Video Summary:TEDs

Shabana Basij-Rasikh: 敢於教育阿富汗的女孩們

這是一個很勇敢的故事。

這位女士描述她小時候在塔里班政權下偷偷上學的過程。
以及現在長大、從大學畢業後,
在她的家鄉,她正從事的努力。

用文字無法形容感動,非常值得一看!

Young-ha Kim: Be an artist, right now!

這是一個韓國人,也是我第一次看非英文的影片。

他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半個XX,半個藝術家」。

他從每個人小時候的經驗來說明,
為什麼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喪失成為藝術家的信心,
這主要和父母的教育有關。

我猜想他討論的應該是南韓的社會,
當然,在台灣也很類似。

Tyler DeWitt: 嘿科學教師們-- 使學習有趣些吧

這個影片很有趣,在談美國科學教育的問題。

講者談到的關鍵是,
在「精確」和「吸引人」之間如何達到平衡。

他用了一些例子來描述,
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但是不見得十分精確,
精確的文字完全無法使學生理解,
因此,他主要的立場是,
他認為,有些科學教育裡的不精確,
其實從往後的學習看來是無傷大雅的;
反而是精確的語言阻斷了學習興趣,
傷害比較大。

不過,這讓我想起,
我在大學之後慢慢重新接觸中學時期的歷史,
才發現很多歷史課本的內容其實很籠統、也不見得「正確」,
但是還是很無趣啊!

既不精確、又不有趣,這大概就是台灣教育。

再提一點,如果從 STS 的角度看來,
重點就不僅僅是科學的精確了,
因為科學的「精確」其實有很多條件,
怎麼凸顯出科學身處的各種社會文化或其他條件,
因此不會把科學知識當成唯一真理,不假思索地接受,
同時又能夠根據有限的科學知識和條件做出判斷,
才是科學教育要努力的目標。

歐伊·蒂利特·萊特:同性戀的五十道漸層

一個很有趣的年輕人,
從小就有很特殊的成長經驗,
我也很佩服他的家人,
如果是我的小孩,
我不確定我有沒有辦法這樣教育她。

她正在進行的,拍攝很多人,
那些有模糊的性傾向的人。

她的想法很簡單,但是很有力量,
她認為,社會上有很多反對同性戀或多元性向的聲音,
是因為那些人沒有真的知道,
這些他們反對的人,其實是活生生、日常生活周遭的人,
所以她想把這些人拍攝下來,
讓大家知道,這些人其實就是和所有人一樣的一般人,
因此,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才對。

她的想法,我很有感觸。
這也讓我想到一個朋友的經驗,
他提到,對於同性戀,以前都認為,
是要先「認識」,然後就能「接受」,
但是因為一些經驗,他瞭解到,
其實常常都是先「接受」了生活周圍就是有這樣的人,
然後才去慢慢「認識」和瞭解這些人。

我的經驗也是如此,
高中時一個好友向我出櫃,
於是原先覺得離我很遙遠的世界突然出現眼前,
然後,就接受了,這是存在我身邊的真實世界,
於是再慢慢瞭解。

也因此,很多時候,看見一些極力反對同性戀的人,
我看著他們,其實覺得他們很可憐,
可憐的是,我覺得他們周圍一定也有這些朋友或親戚家人,
但是因為他們這樣的立場,因此周圍的同性戀朋友或家人,
不可能坦蕩蕩地向他們表露,
於是這些人就像是活在虛妄/假象的世界中,
更有可能的是,某些在他們周圍親近的人,
因此必須活在壓抑甚或痛苦之中。

Zahra' Langhi: Why Libya's revolution didn't work -- and what might

一位利比亞女士,
談到她參與利比亞革命的一些經驗,
以及她認為利比亞革命失敗的原因,
還有她正在進行的努力。

主要應該和一種「女性意識」有關。

這樣的影片對於距離遙遠的我而言,
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這樣的演講,會讓我從有別於媒體的角度,
去理解那些地方真正在發生的一些複雜事務,
而不是媒體上那種模糊籠統、帶著看戲心情的「故事」。

Lee Cronin:印出你的專屬藥物

這很特別。
他們想要讓每個人都能自製專屬藥物。

要做到這件事,主要需要兩個工具,
一個是 3D 印表機及特殊原料,
另一個是,發展出藥物的基本單元,
可以用來組合成各種藥物。

所以整個流程就是,
用這些基本單元做出藥物的設計圖,
從網路上下載設計圖,
然後在家裡用 3D 印表機印出藥物。

不過影片很短,只有六分多,
所以很多細節都不太瞭解。

凱撒‧庫里雅瑪 (Cesar Kuriyama): 每日一秒

這個人花了一年時間,每天拍攝自己生活片段,
然後從每天的片段中選擇「一秒鐘」,
這樣一年是 365 秒,就是六分鐘的影片,
十年就會是六十分鐘的影片。

他提到一個有趣的想法,
因為每天都要「一秒鐘」,
所以會讓他更用心過每天生活,
讓每天都能有讓自己滿意的「一秒鐘」。

他現在好像也想把這個想法在網站上推展。

艾絲特•佩雷爾:對長期伴侶保持欲望的秘訣

這好像是一個比利時人。

這個演講很長,快二十分鐘,
但是很特別也很精彩。

對於浪漫愛和婚姻,她有一些很不錯的見解,
對於「性」和「愛」之間的關係,
也有很明確而有趣的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