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對「多元成家」議題的一點想法
隨著多元成家的議題在主流媒體曝光,越來越多討論隨之出現,
也越來越常看見情緒性的字眼,有些甚至是很直接的攻擊。
每次看見這些情緒性的攻擊,我心裡總覺得惋惜。
很多時候,看見一些極力反對同性戀的人的言語,
我看著他們,其實覺得他們很可憐。
他們能夠說出這樣的言語,
表示他們可能沒有真正認識過其他性傾向的人,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些攻擊沒有可以想像的指涉對象,
他們無法感受到,這些攻擊可能對對方造成的傷害。
換個角度看也是如此,
我有好幾個信仰基督宗教的朋友,
因此當某些教會宣示了某個立場,
我無法馬上跳進去攻擊這個宗教,
因為我知道某些信仰這些宗教的人不是這樣,
或者,即使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立場如此,
但也不表示他們真的就應該如此被攻擊,
因為,我還認識他們的其他面向,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許多面向,
很難因為特定面向就否定整個人。
也因此,對這些「真心」攻擊同性戀的人們,
我「真心」為他們感到惋惜。
因為我相信,他們周圍的朋友或親戚家人,
一定存在著這些不同性傾向的人,
但可能就因為他們這樣的立場,
這些朋友或家人不可能坦蕩蕩地向他們表露他們,
於是這些「真心」攻擊同性戀的人們,
就像是活在虛妄/假象的世界中,
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他們所愛的、所關心在意的人。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
生活在他們周圍那些親近的、卻無法表露自我的人,
因此必須活在壓抑甚或痛苦之中。
所以我很感謝在我年輕時向我出櫃的某個朋友,
他讓我看見這個世界的複雜,
也讓我能夠真正認識他。
老實講,我很喜歡和我的不同性傾向的朋友相處,
從他們身上我學到許多,
尤其是對於這個社會的理解,
他們總是有許多敏銳和細緻的觀察和感受。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諷刺的是,那是因為這個社會不是為了他們所設計,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有稜有角」的社會,
時不時就會被刺到、傷到,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的交談中或者各種制度的設計中。
不過,我同時意識到的是,
這些不同性傾向的朋友們,
他們之間的差異其實比共同點還要多,
用這個框架去把他們歸成同一類,
簡直是莫名其妙的事,
完全沒辦法真正認識他們每個人。
我表達的不夠好,
因此,一定要推薦 TED 上的這個影片,
裡面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觀點:
也越來越常看見情緒性的字眼,有些甚至是很直接的攻擊。
每次看見這些情緒性的攻擊,我心裡總覺得惋惜。
很多時候,看見一些極力反對同性戀的人的言語,
我看著他們,其實覺得他們很可憐。
他們能夠說出這樣的言語,
表示他們可能沒有真正認識過其他性傾向的人,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些攻擊沒有可以想像的指涉對象,
他們無法感受到,這些攻擊可能對對方造成的傷害。
換個角度看也是如此,
我有好幾個信仰基督宗教的朋友,
因此當某些教會宣示了某個立場,
我無法馬上跳進去攻擊這個宗教,
因為我知道某些信仰這些宗教的人不是這樣,
或者,即使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立場如此,
但也不表示他們真的就應該如此被攻擊,
因為,我還認識他們的其他面向,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許多面向,
很難因為特定面向就否定整個人。
也因此,對這些「真心」攻擊同性戀的人們,
我「真心」為他們感到惋惜。
因為我相信,他們周圍的朋友或親戚家人,
一定存在著這些不同性傾向的人,
但可能就因為他們這樣的立場,
這些朋友或家人不可能坦蕩蕩地向他們表露他們,
於是這些「真心」攻擊同性戀的人們,
就像是活在虛妄/假象的世界中,
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他們所愛的、所關心在意的人。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
生活在他們周圍那些親近的、卻無法表露自我的人,
因此必須活在壓抑甚或痛苦之中。
所以我很感謝在我年輕時向我出櫃的某個朋友,
他讓我看見這個世界的複雜,
也讓我能夠真正認識他。
老實講,我很喜歡和我的不同性傾向的朋友相處,
從他們身上我學到許多,
尤其是對於這個社會的理解,
他們總是有許多敏銳和細緻的觀察和感受。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諷刺的是,那是因為這個社會不是為了他們所設計,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有稜有角」的社會,
時不時就會被刺到、傷到,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的交談中或者各種制度的設計中。
不過,我同時意識到的是,
這些不同性傾向的朋友們,
他們之間的差異其實比共同點還要多,
用這個框架去把他們歸成同一類,
簡直是莫名其妙的事,
完全沒辦法真正認識他們每個人。
我表達的不夠好,
因此,一定要推薦 TED 上的這個影片,
裡面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觀點: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Pinterest 要開始有廣告了
一直想要好好整理一篇關於 Pinterest 的文章,
但總是找不到時機。
晚上在信箱收到一封預期很久的信,
Pinterest 要開始有廣告了。
還沒時間看網路上的討論,先把信放在這裡:
Just over a year ago, my wife and I welcomed our son into the world. Since his first day, I've been pinning fun things we can do together, right now while he’s still little and later when he gets older. I know many of you do the same. Pinterest is where you keep your wishlists, vacation plans, dream home ideas, and other things you want to do soon and in the future.
That's why for us, it's so important that Pinterest is a service that will be here to stay. To help make sure it does, we're going to start experimenting with promoting certain pins from a select group of businesses.
I know some of you may be thinking, "Oh great...here come the banner ads.” But we’re determined to not let that happen. While we haven't figured out all the details, I can say that promoted pins will be:
Tasteful—No flashy banners or pop-up ads.
Transparent—We’ll always let you know if someone paid for what you see, or where you see it.
Relevant—These pins should be about stuff you're actually interested in, like a delicious recipe, or a jacket that's your style.
Improved based on your feedback—Keep letting us know what you think, and we'll keep working to make things better.
For our first test, we'll promote a few pins in search results and category feeds. For example, a pin for a Darth Vader outfit from a costume shop might be promoted in a search for “halloween.” Nobody's paying for anything yet—we want to see how things go and, more than anything, hear what you think.
Thanks so much for all your support these first few years, and we hope you'll keep pinning with us for many years to come!
All the best,
Ben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Intelligence Squared
今天花了兩個小時在 Youtube 上看了一個辯論:
動物是否該從菜單上撤下
這是一個很好的辯論,我有獲得一些新的知識和想法,
不過更有趣的是這個活動本身。
這是一場「售票」的公開辯論,所以就很像是一場「表演」,
這不過這不是一場藝術演出,比較像是一場「智識表演」,
另外,在入場時觀眾會先做一次問卷調查,詢問他們的立場,
接著,在辯論結束後,會再統計一次觀眾的立場,
以此來決定,這場辯論是哪一方獲勝。
觀看上面那個影片,更能想像活動進行的模樣。
也因此,我查了一下這個活動。
還好名為 Intelligence Squared 的活動,
已經有一個 Wiki 網頁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lligence_Squared
這個活動一開始發源於英國,
後來慢慢被引進到許多其他國家,
例如美國、澳洲、香港、希臘、烏克蘭、奈及利亞、以色列。
澳洲最近辯論過的主題在這裡:
http://wheelercentre.com/events/sponsor/intelligence-squared/
涵蓋了很多不同主題,包括核能、安樂死、過度醫療化、暴食、專利、言論自由等等。
http://iq2oz.com/History
這裡有更多澳洲辯論過的主題。
瀏覽了一下每個國家的辯論主題,
會發現有很多差異,連命題的語氣也不太相同,
有些非常簡短,有些很四平八穩,但是像英國的就比較聳動一些。
http://debaty.org/en/home
這是烏克蘭的網站,主題都和政治經濟有關。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asia/enjoy-past-debates.html
這是香港的網站,有趣的是,我至少看見好幾個和「藝術」有關的辯論,
包括藝術學校、藝術市場、藝術與美的關係。
另外,有一個主題是,"China Picks Better Leaders than the West"
我很好奇這個主題在香港會怎麼辯論。
http://intelligencesquaredus.org/debates/past-debates?limitstart=0
這是美國的網站,已經舉辦很多次,涵蓋很多主題。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com/greece/europe-immigration
這是希臘的網站,下次的主題是關於歐盟是否該關閉移民大門,
不過我找不到過去曾辯論過的主題。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com/
這應該是英國的網站,最底下有接下來會辯論的一些主題,
主題也很廣泛,有一個主題是,"Angela Merkel is destroying Europe"
有很多主題應該都很具知識性,
下次再找找看,有多少翻譯成中文?
動物是否該從菜單上撤下
這是一個很好的辯論,我有獲得一些新的知識和想法,
不過更有趣的是這個活動本身。
這是一場「售票」的公開辯論,所以就很像是一場「表演」,
這不過這不是一場藝術演出,比較像是一場「智識表演」,
另外,在入場時觀眾會先做一次問卷調查,詢問他們的立場,
接著,在辯論結束後,會再統計一次觀眾的立場,
以此來決定,這場辯論是哪一方獲勝。
觀看上面那個影片,更能想像活動進行的模樣。
也因此,我查了一下這個活動。
還好名為 Intelligence Squared 的活動,
已經有一個 Wiki 網頁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lligence_Squared
這個活動一開始發源於英國,
後來慢慢被引進到許多其他國家,
例如美國、澳洲、香港、希臘、烏克蘭、奈及利亞、以色列。
澳洲最近辯論過的主題在這裡:
http://wheelercentre.com/events/sponsor/intelligence-squared/
涵蓋了很多不同主題,包括核能、安樂死、過度醫療化、暴食、專利、言論自由等等。
http://iq2oz.com/History
這裡有更多澳洲辯論過的主題。
瀏覽了一下每個國家的辯論主題,
會發現有很多差異,連命題的語氣也不太相同,
有些非常簡短,有些很四平八穩,但是像英國的就比較聳動一些。
http://debaty.org/en/home
這是烏克蘭的網站,主題都和政治經濟有關。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asia/enjoy-past-debates.html
這是香港的網站,有趣的是,我至少看見好幾個和「藝術」有關的辯論,
包括藝術學校、藝術市場、藝術與美的關係。
另外,有一個主題是,"China Picks Better Leaders than the West"
我很好奇這個主題在香港會怎麼辯論。
http://intelligencesquaredus.org/debates/past-debates?limitstart=0
這是美國的網站,已經舉辦很多次,涵蓋很多主題。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com/greece/europe-immigration
這是希臘的網站,下次的主題是關於歐盟是否該關閉移民大門,
不過我找不到過去曾辯論過的主題。
http://www.intelligencesquared.com/
這應該是英國的網站,最底下有接下來會辯論的一些主題,
主題也很廣泛,有一個主題是,"Angela Merkel is destroying Europe"
有很多主題應該都很具知識性,
下次再找找看,有多少翻譯成中文?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BBC Proms 的導聆
這個小提琴協奏曲很有名,
不過我現在才注意到這個很好的 Youtube,
在一些段落下面會出現字幕介紹,
這些簡短的字幕幫助我更能理解這個曲子的節奏和結構。
希望我有機會找到更多類似的影片。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網路上看見的一封信
在網路上看見一封信,一個中國單親媽媽寫給她的高中兒子。
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內容還是透露了一些現象。
--------------------------------------------------------
《一個母親寫給禽獸兒子的信》
你上一中東校,是因為在文軒早戀、沉迷遊戲荒廢了學業,中考只考了300多分。
300多分,這就是你初中三年的收穫。一中西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00多,也就是說,你比一中最差的學生還差了300分!!!東校每年考上一本的人數可能一個班平均不到10個人。
所以按照你初中的成績,花高價讀三年高中是絕對的虛度光陰浪費金錢。這一論斷並不含任何貶義,只是冷靜的陳述事實而已,這時代任何人想成就任何事,都必須自我清醒自我奮鬥,在一個沒有上進精神和吃苦能力的孩子身上,從來不存在任何奇跡。
當然,大學並不是每個孩子一生唯一可以選擇的道路,古人也說過英雄每多屠狗輩----但在現在這個大學生比狗都多的社會,不進大學鍍鍍金就意味著你只能從體力勞動者、社會最底層的工人農民小商販開始人生的第一步,這個群體想要混出人樣兒來的難度,絕不亞於你中五百萬彩票大獎的概率。
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愛子心切的家長,每一個在社會現實中受盡生活的挫折打擊看透了世間真相的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走一條不那麼艱難的人生路。
我清清楚楚的知道:你的遊戲等級、沉溺網路、蹺課、抄襲作弊、拿家長的錢給那些把你當傻子取樂的賤女孩買禮物甚至像狗一樣搖尾乞憐......你這種種行為在你成年後都給不了你做人的尊嚴,給不了你一日三餐的溫飽,給不了你片瓦立錐之地,給不了你安身立命的職業。你長大後若有女孩與你談婚論嫁,對方家長第一要求你的就是有本事養活自己、有能力擔當家庭的責任、有錢有車有房。你若不具這些必備的東西,對方家長就會用看一條自不量力的野狗一樣的鄙夷輕蔑眼神投向你讓你知難而退......這些殘酷的事情其實每天都正在我們身邊發生著,雖然你現在完全是個白天裡點著燈都看不見世界的瞎子,但是總有一天,即使你心智沒有與身體同時發育成長,一旦到了那個年齡,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該承受的風雨打擊絲毫也不會比其他人少一丁點。
我知道你是沒可能考上非野雞類的大學的,但還是同意你的要求讓你繼續上了高中,只因為你說你想努力改變自己......
我也知道你想努力之類的話是謊話,你只是不想在其他初中同學都上高中的時候去上技校,不過如此罷了!最終我還是選擇把謊言當成真話,開學後不斷給你加油打氣,只因為你是我們的唯一親人,不相信你也就等於絕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一點念想。
在你逆反的年齡,一心擔憂我們死後你如何立足求生的我,遇上完全不思上進不考慮未來的你,應該算是人生極大的不幸吧?
旁人看不清楚我們生活的點滴,也不知道我們對你的督促教導早已經讓你煩不勝煩完全當成耳旁風,你可知你每一個德行的缺失,別人都會指責你的父母沒有盡到教化之責?你可知你自認為瀟灑自由的網吧,在別人看來不過是只得一句“有娘生沒娘管的野孩子”的評價?每每念此,你知道嗎,我有多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死在你變壞之前?那樣就不必忍受自己良心上的折磨和面對世人嘲笑眼神時的種種壓抑痛苦。
在當下,北京上海廣州是一線城市,重慶青島武漢是二線城市,合肥鄭州石家莊這些內地省會是三線城市,我們聊城只能算是一個勉強擦著四線城市邊緣的五線小城市!就是這樣一個人均工資兩千多塊錢的落後貧窮小城市,一個公務員的職位有幾千人報考競爭,偏僻的郊區農村房價都漲到了四五千塊錢一平方......
因為人多地少,因為資源有限而人的欲望無限,今後的社會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生存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在該學本事的時候不學本事,在該積蓄力量的時候只顧貪圖享樂,完全不計後果的揮霍青春,你將來拿什麼活命吃飯那?不積跬步何以千里,這話你小學就學過。
too cold ,so warm。物極必反的英語格言也是大人從小就教育你的啊!
生活絕不是兒戲,你懂麼?現實更不是你想轉換一個角色時,就可以一抹臉從一個什麼也不會的廢物瞬間變成無所不會能人。想得到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在人後做不懈努力,這不光是針對學習成績,做人做事都一樣。
我心裡早就明白你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學,所以從來沒有給過你絲毫學習上的壓力,那太不現實了是不是?
但是,既然暫時還披著一張學生皮,既然還乖乖給學校貢獻著大筆小筆的全年將近七千多的學雜費,你上課就睡覺、從去年九月份入學到現在你在家看著是寫作業,實際上是在幹什麼?你心裡最清楚。每次考試總分都只有200多......這些行為自己從來就沒覺得有絲毫羞愧麼?真當自己是家裡拿著高額托兒費把你送到幼稚園來,只要不尿褲子就算對得起父母了嗎?
你知道麼?我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0露頭兒,你父親2000多。每年的總收入也就三萬多一點,給你買的健康保險醫療每年就要支付4000多,剩下的錢要應付你的學費、所有的柴米油鹽和人情來往,我們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足一千元。
我們這個收入水準,已經夠得上是聊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如果沒有單位多年前分的一套舊公房,完全可以去申請南湖新城那些為城市貧民提供的低保戶保障房。
你要充遊戲幣,,要買最新款的四五千塊錢的手機,要買阿迪耐克psp,要請同學去肯德基甚至下館子,要給女孩買幾十本一套的漫畫書-----這些要求,我以前不答應,現在不會答應,以後也絕不會答應。你借著學習玩弄大人滿足自己的私欲,很可悲也很可憐。你得是有多麼的空虛無聊愚蠢才會認為能靠這些外在的東西獲得同學的重視和認同?你為什麼就不能修煉自己的內在,一天天變得成熟一點、強大一點、自信一點?國母宋麗媛穿國產皮鞋拎國產包會折損她國母的風範麼?郭美美幹露露一胳膊掛三百個愛馬仕能改變她們妓女的本質麼?
我拿什麼讓你醒悟呢?
我們沒錢,不能讓你變成富二代。我們也不是官兒,不能讓你變成官二代。
我們幾十年嚴於律已認真踏實,也沒能讓你學會我們絲毫秉性。
我們家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書報雜誌,你絲毫不感興趣。
好像除了英文歌曲和原聲大片,我們之間再沒有什麼共同的志趣愛好。
你上一中東校,是因為在文軒早戀、沉迷遊戲荒廢了學業,中考只考了300多分。
300多分,這就是你初中三年的收穫。一中西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600多,也就是說,你比一中最差的學生還差了300分!!!東校每年考上一本的人數可能一個班平均不到10個人。
所以按照你初中的成績,花高價讀三年高中是絕對的虛度光陰浪費金錢。這一論斷並不含任何貶義,只是冷靜的陳述事實而已,這時代任何人想成就任何事,都必須自我清醒自我奮鬥,在一個沒有上進精神和吃苦能力的孩子身上,從來不存在任何奇跡。
當然,大學並不是每個孩子一生唯一可以選擇的道路,古人也說過英雄每多屠狗輩----但在現在這個大學生比狗都多的社會,不進大學鍍鍍金就意味著你只能從體力勞動者、社會最底層的工人農民小商販開始人生的第一步,這個群體想要混出人樣兒來的難度,絕不亞於你中五百萬彩票大獎的概率。
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愛子心切的家長,每一個在社會現實中受盡生活的挫折打擊看透了世間真相的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走一條不那麼艱難的人生路。
我清清楚楚的知道:你的遊戲等級、沉溺網路、蹺課、抄襲作弊、拿家長的錢給那些把你當傻子取樂的賤女孩買禮物甚至像狗一樣搖尾乞憐......你這種種行為在你成年後都給不了你做人的尊嚴,給不了你一日三餐的溫飽,給不了你片瓦立錐之地,給不了你安身立命的職業。你長大後若有女孩與你談婚論嫁,對方家長第一要求你的就是有本事養活自己、有能力擔當家庭的責任、有錢有車有房。你若不具這些必備的東西,對方家長就會用看一條自不量力的野狗一樣的鄙夷輕蔑眼神投向你讓你知難而退......這些殘酷的事情其實每天都正在我們身邊發生著,雖然你現在完全是個白天裡點著燈都看不見世界的瞎子,但是總有一天,即使你心智沒有與身體同時發育成長,一旦到了那個年齡,無論你願意或不願意,該承受的風雨打擊絲毫也不會比其他人少一丁點。
我知道你是沒可能考上非野雞類的大學的,但還是同意你的要求讓你繼續上了高中,只因為你說你想努力改變自己......
我也知道你想努力之類的話是謊話,你只是不想在其他初中同學都上高中的時候去上技校,不過如此罷了!最終我還是選擇把謊言當成真話,開學後不斷給你加油打氣,只因為你是我們的唯一親人,不相信你也就等於絕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一點念想。
在你逆反的年齡,一心擔憂我們死後你如何立足求生的我,遇上完全不思上進不考慮未來的你,應該算是人生極大的不幸吧?
旁人看不清楚我們生活的點滴,也不知道我們對你的督促教導早已經讓你煩不勝煩完全當成耳旁風,你可知你每一個德行的缺失,別人都會指責你的父母沒有盡到教化之責?你可知你自認為瀟灑自由的網吧,在別人看來不過是只得一句“有娘生沒娘管的野孩子”的評價?每每念此,你知道嗎,我有多恨自己為什麼沒有死在你變壞之前?那樣就不必忍受自己良心上的折磨和面對世人嘲笑眼神時的種種壓抑痛苦。
在當下,北京上海廣州是一線城市,重慶青島武漢是二線城市,合肥鄭州石家莊這些內地省會是三線城市,我們聊城只能算是一個勉強擦著四線城市邊緣的五線小城市!就是這樣一個人均工資兩千多塊錢的落後貧窮小城市,一個公務員的職位有幾千人報考競爭,偏僻的郊區農村房價都漲到了四五千塊錢一平方......
因為人多地少,因為資源有限而人的欲望無限,今後的社會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生存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在該學本事的時候不學本事,在該積蓄力量的時候只顧貪圖享樂,完全不計後果的揮霍青春,你將來拿什麼活命吃飯那?不積跬步何以千里,這話你小學就學過。
too cold ,so warm。物極必反的英語格言也是大人從小就教育你的啊!
生活絕不是兒戲,你懂麼?現實更不是你想轉換一個角色時,就可以一抹臉從一個什麼也不會的廢物瞬間變成無所不會能人。想得到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在人後做不懈努力,這不光是針對學習成績,做人做事都一樣。
我心裡早就明白你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學,所以從來沒有給過你絲毫學習上的壓力,那太不現實了是不是?
但是,既然暫時還披著一張學生皮,既然還乖乖給學校貢獻著大筆小筆的全年將近七千多的學雜費,你上課就睡覺、從去年九月份入學到現在你在家看著是寫作業,實際上是在幹什麼?你心裡最清楚。每次考試總分都只有200多......這些行為自己從來就沒覺得有絲毫羞愧麼?真當自己是家裡拿著高額托兒費把你送到幼稚園來,只要不尿褲子就算對得起父母了嗎?
你知道麼?我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0露頭兒,你父親2000多。每年的總收入也就三萬多一點,給你買的健康保險醫療每年就要支付4000多,剩下的錢要應付你的學費、所有的柴米油鹽和人情來往,我們每個月的生活費不足一千元。
我們這個收入水準,已經夠得上是聊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如果沒有單位多年前分的一套舊公房,完全可以去申請南湖新城那些為城市貧民提供的低保戶保障房。
你要充遊戲幣,,要買最新款的四五千塊錢的手機,要買阿迪耐克psp,要請同學去肯德基甚至下館子,要給女孩買幾十本一套的漫畫書-----這些要求,我以前不答應,現在不會答應,以後也絕不會答應。你借著學習玩弄大人滿足自己的私欲,很可悲也很可憐。你得是有多麼的空虛無聊愚蠢才會認為能靠這些外在的東西獲得同學的重視和認同?你為什麼就不能修煉自己的內在,一天天變得成熟一點、強大一點、自信一點?國母宋麗媛穿國產皮鞋拎國產包會折損她國母的風範麼?郭美美幹露露一胳膊掛三百個愛馬仕能改變她們妓女的本質麼?
我拿什麼讓你醒悟呢?
我們沒錢,不能讓你變成富二代。我們也不是官兒,不能讓你變成官二代。
我們幾十年嚴於律已認真踏實,也沒能讓你學會我們絲毫秉性。
我們家最多的是各種各樣的書報雜誌,你絲毫不感興趣。
好像除了英文歌曲和原聲大片,我們之間再沒有什麼共同的志趣愛好。
【前幾天偶爾去東校,竟然迎面看到兒子和一個女生在放學後的操場上一起聊天。他明明已經看到了我,裝作不認識,裝作沒看見,仰著臉從我面前走了過去。
【我該說什麼好呢?做人失敗到這個地步,我還要繼續賤下去繼續幻想下去嗎?這不可能,儘管我是媽媽,但我首先是人,得不到最最起碼的尊重和感情回應,就算是媽媽又如何?
【星期天晚上他忘了帶鑰匙,10點半回家用力敲門,一聲不稱呼大人,我問他你回的這是誰的家,他依然沒有叫一聲媽媽。我那會兒冷靜到了極點,關上門沒有讓他進門。這樣的孩子,已經不配再讓我付出絲毫母親該有的關心和情愛。
那天晚上他打電話叫了個親戚開車來我家樓下,再次敲開門拿走了衣服和鞋子、裝遊戲鍵盤的背包。】
其實,孩子你知道嗎?你和父母之間也是一種緣分,緣在的時候我們相依為命,緣盡的時候也絲毫強求不得。該走的時候就得讓你走,即使是生你養你的父母,也是有底線決不可觸碰分毫的,這個底線並不會因為你是我們的兒子就可以改變。這個底線是你對我們的感情,沒有了這個本是天然自發的情意,你對我來說什麼都不是。
我有時看你種種作為,覺得有點可笑:你是不是覺得不管你做什麼我都只能默默忍受默默接受?即便是隨意踐踏我的自尊傷害我的感情,我也依然會用最低賤最匍匐的姿態雙手奉獻上金錢、熱湯熱飯、乾淨衣裳被單供你享用?
是什麼讓你如此自信呢?
你以為你是誰?你又以為媽媽是什麼?
連接我們的紐帶是血緣不假,但是維繫親子關係的卻只有親情也只能是親情,這,你懂嗎?感情世界裡沒有誰能永遠索取無度卻絲毫不肯付出,有來有往,有接受就得有給予。你給與的是什麼?
當感受不到你絲毫的親情時,我除了痛苦絕望之外,更多的是那種連自己都覺得很可怕的日復一日的逐漸冷靜理智------冷靜的我從頭細細梳理著你我之間相處的每一天,理智的我會認真考慮自己將來老無所依時的生存之道。
有時形單影隻走在滿街人流中,會突然覺得自己這一生的四十年純粹就是個笑話。
拼命苦讀找了個別人眼中還算可以的工作,努力工作儘量用微薄的收入想維持 :一種稍微乾淨體面些的正常人生活,努力生活著不想徹底迷失本心變成一個行屍走肉般的活死人。
然而,辛勞半生,盤點一下自己的今天,我們擁有什麼呢?
除了能帶給我自尊自信和唯一收入的工作,兩手空空如也。
所以,有時候看著新聞聯播都會毫無預兆的掉眼淚,走在大街上也會莫名其妙就想痛哭一場。
傳統的聲音總是要求父母怎麼包容叛逆期的孩子,怎麼伏低做小!因為大家普遍的想法是家長根本失去不起孩子,而孩子完全可以用年輕不懂事的名義拒不領情,所以家長天生就矮了一頭,必須得求著孩子哄著孩子,再不濟也得在孩子把自己當成世界上唯一最愚昧最不需要尊重、只要給他錢就好的賤人時,去書店買幾本所謂專家騙錢的書學學怎麼在孩子面前忍氣吞聲如何更好地裝孫子。
我個人覺得其實沒必要。
誰見過一個長大的子女會像對待他的孩子一樣呵護老人?
從來就沒有。
不餓著不凍著就算孝順,回家蹭飯的頻率高點都算給老人面子,甚至最近還要把常回家看看當成法律條文寫進民法。
世風就是這樣,我還能幻想什麼?人家那些最起碼還是表面上的好學上進規矩本分的孩子,我的孩子已經廢了。
我能指望他什麼?
傷心不用頻傳語,拋卻心肝今擲地
相逢我是生疏客,泣盡夜來風和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