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摘要:《2050 趨勢巨流》(1)


最近買了許多書,《2050 趨勢巨流》是其中一本。
英文書名是:Megachange: The World in 2050

這本書很有趣,提供了很多圖表,以及對未來的猜想,
適合做一些簡單的摘要。

書籍分成四個部分共二十章,
根據編者 Daniel Franklin 的說明,
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經濟學人》週刊的一位新聞工作者或者媒體集團成員,
可惜的是,中文版沒有將這些作者都列出來,
甚至沒有清楚註明每一章是由不同作者寫成,
一不小心大概就會誤以為整本書都是 Daniel Franklin 和 John Andrews 兩個編者寫的。

在這裡可以看見每一章的作者: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7sZyaFL_rHUC&lpg=PP1&hl=zh-TW&pg=PR5#v=onepage&q&f=false
同時,也可以看見原先更有趣的英文版標題。

相較之下,中文版標題則是直接點出每一章的最主要重點,
所以也值得先瀏覽一下:

第一部 人口、健康與文化
第 一 章    人口紅利衰退拖累經濟成長
第 二 章    慢性病與傳染病的雙重夾擊
第 三 章    女性地位攀升
第 四 章    社交連線無所不在
第 五 章    本土文化不可取代

第二部 環境、政府與信仰
第 六 章    宗教力量消退
第 七 章    持續尋求再生能源的新可能
第 八 章    軍事強國優勢不再
第 九 章    自由的崎嶇之路
第 十 章    國家的財政危機

第三部 經濟、創新與市場
第十一章   新興市場恐將消失
第十二章   全球GDP和經濟力量分布轉移
第十三章   貧窮國家的成長超越富裕國家
第十四章   創造性破壞的正面影響
第十五章   利率、商品價格、股市動能推動景氣循環

第四部 知識、科技與太空 
第十六章   研究科學新領域 
第十七章   美國探索星際的最大對手
第十八章   知識網的技術發展
第十九章   科技將人際距離愈拉愈遠
第二十章   悲觀的預言不會實現

-----------------------

Franklin 在〈導讀〉也提到這本書的四個「軸線」。

一、這些執筆者採用大致相同的方法:要往前看,必須先回頭看。
二、執筆者的第二個共同思路是,願意想像未來之路上會遇到破壞,
      而不是單純地將過去直接推演到未來。
三、亞洲整體,尤其是中國的崛起,是貫串整本書大部分內容的主軸。
四、作者們傾向於描繪進步的畫面。

Franklin 做了一些小結,
「2050 年的世界很有機會更富有、更健康、連結程度更高、更永續、
更具生產力、更富創意、教育程度更高、貧富和性別之間更平等,
而且數十億人將有更多的機會。」
「約 70 %的人會住在城鎮和都市,相較於今天高於五成;」
「年齡中位數將從 29 歲上升到 38 歲;」
「更多非洲人,因為全球增加的 23 億人,大約有一半出生在非洲。」

在〈導讀〉最後,Franklin 還建議讀者可以先翻到最後一章,
具體看一看沒那麼壞的 2050 年。

所以,在下一篇,我會直接跳到第二十章,
這同時是因為,在第二十章作者提到一些有關「預測」的看法,
我也可以順帶說明我對「預測」的看法,以及我如何理解這本書的意義。

簡單來說,所有的「預測」也都是影響未來的因素之一,
越有名的「預測」,對未來的影響大概就越大,
除非「預測」本身也預測了自己對未來的影響,
而且是以一種類似無窮循環那樣的方式來考量,
否則「預測」會不會準確大概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總之,具體的答案就留待下一篇文章再慢慢思考。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的其他媒體


對於大財團買下媒體,其實有兩種層面的顧慮。

一種顧慮是涉及具體新聞倫理的。

這指的是,在已經發生的現象中,
旺中集團確實會具體干預新聞報導的生產過程,
已經違反了新聞圈子裡共享的某些倫理和規範。
因為有這些先例,
即使旺中集團購買媒體沒有構成壟斷,
都已經有了反對的理由。
當然,我們也可以討論什麼是「合理的新聞倫理和規範」,
這是在更上一個層次上可以思考的。

另一種顧慮比較廣泛,牽涉到視野的多元性。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會干預新聞生產的本來就不只大財團,
也不是只有大財團才有價值預設、才有利益考量,
每個媒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偏好或理念,
在某些最低限度的新聞倫理或規範下,
這些價值和理念還是會展現在新聞報導的形式和內容當中,
換言之,也不是大財團擁有的媒體就一定比較不好。

更具體地說,這指的是,
即使這些媒體的擁有者統統都遵守著某些新聞倫理,
我們還是需要各種不同價值觀下的媒體,
發出不同角度的聲音、告訴我們社會上不同角落的事情。

-----------------------

今天在台灣發生的事,只是這兩方面的顧慮剛好同時發生。

為什麼會同時發生,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
除了政府之外,只有大財團才有那麼多錢,可以買下那麼多媒體,
因為「媒體」其實不容易賺錢,
所以「媒體壟斷」,如果不是發生在「政府」身上,
另一個最有可能的,就是發生在「大財團」身上。

當然,今天談到的這個「旺中集團」,
又被某些人懷疑,是否同時是特定「外國政府」和「財團」的結合,
這就會導致更強烈的反對力量。

但總之,即使他們沒有搞出之前那些事情(例如黃國昌事件),
沒有違背新聞倫理,
我們還是不能讓他們擁有那麼多比例的媒體空間。

我們需要很多種聲音。

-------------------------

所以,這雖然是一個蠻糟糕的處境,
但同時也讓大家開始願意關注更多台灣「其他的媒體」。

我也慢慢蒐集了一些,先按照我的想法分了類,可以提供參考:


* 綜合類

新頭殼    http://newtalk.tw/

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公視    http://news.pts.org.tw/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

全球之聲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

Peopo公民新聞    http://www.peopo.org/  



* 特定議題或專題類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main/

破報    http://pots.tw/

四方報    http://www.4way.tw/

農業新聞:上下游市集    http://www.newsmarket.com.tw/

環境新聞: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

立法院: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http://www.ccw.org.tw/

想想台灣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



* 獨立記者

朱淑娟    http://shuchuan7.blogspot.tw/

李惠仁    http://tw.news.yahoo.com/blogs/author/李惠仁/



* 大學報紙

生命力新聞    http://www.vita.tw/

基進筆記    http://nthuradical.blogspot.tw/

台大意識報    http://cpaper-blog.blogspot.tw/


--------------------------

最近開始學習 RSS 這個古老的網路技術,
也使用 Google Reader 做為主要接收資訊的工具。

上面這些新聞管道,除了Peopo公民新聞和四方報我找不到 RSS,
其餘的 RSS 我有集結成一個 Google Reader 上的 bundle,
可以一次擁有。

在這裡:http://ppt.cc/!zCf

---------------------------

順帶一提,
我不喜歡用 Yahoo 看新聞,
因為容易看到中國的新聞,以及其他更複雜的原因。

但用預設的 繁體中文版 Google News 更糟糕,
除了大量的中國媒體,
也看不見像新頭殼或立報這些媒體,
除非使用個人化設定增加。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PTT marriage 版的進版畫面



















                      marriage婚姻板 板旨簡明版

   婚姻泛指『因兩個人結婚而產生連繫的兩個家庭』,但因板務分工之原則,

   結婚(婚禮)相關事宜請移駕GetMarry板,其它討論方向參考地圖如下。

   其他專業資訊/諮詢,請至以下各板討論:
   婚前討論籌備 請至 GetMarry板  ←喜宴婚禮籌備/紅包/蜜月 是在GetMarry板討論哦
   同居相關討論 請至 cohabitation
   未婚感情討論 請至 Boy-GirlWomenTalkMenTalklove、coupleDistantLove
   第三者、外遇 請至 first-wife板、third-person板,或PttLifeLaw板尋求諮詢
   家務管理     請至 homemaker
   嬰兒與母親   請至 BabyMother板 (俗稱"媽寶板")
   兒童教育議題 請至 gardener板、Kids板、preschooler
   教育問題     請至 Education
   對於"自家人"的情感紓發或討論 請至 pay_home板、FamilyCircle

   本板為婚姻板,是討論板也是分享板,但不是情緒出口板。
                                         討論態度以 理性、尊重 為第一要件。

   發文無論如何以心態冷靜語句清晰為主,請特別注意。



-------------------------------

就異性戀而言,我覺得至少還漏了 feminine_sex 版。

就其他性傾向而言,還有許多想像的可能性。

-------------------------------

這就是和我這個世代一同成長的 PTT。

過了幾年後,可能還會有生殖科技板、晚婚板…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台鐵訂票心得


昨天晚上在網路上搶訂跨年到花蓮的台鐵車票,
這是我第一次搶票,把心得記下來,下次可以改善。


1. 不要用手機訂票。

我身邊好幾個人試圖用手機訂票,
從頭到尾都沒連上去過。


2. 不要用 Chrome 訂票。

Chrome 可能有一個很強大的 Cache 系統之類的,我也不是很懂,
但總之,昨天晚上的狀況是,在進入午夜十二點時,
即使不斷重新整理,也不會顯示新的訂票頁面,
所以就沒辦法選擇新增加的那些訂票日期。

我一開始以為是台鐵比較晚更新,但過了幾分鐘才發現不對勁,
改用 IE tab 就可以看見新增的日期了,但為時已晚....

或者,也可以用 Chrome 的無痕頁面,
用這個也會成功。


3. 車種購票 & 車次購票

這就真的是我的疏忽。
我原先以為使用「車次購票」可以更精確知道我們要訂的班次,
應該可以更快選到票。
但其實應該一開始就用「車種購票」,
因為使用「車種購票」,系統就會在我們設定的時間內,
給一個最早班次的票。
這樣一來,就不會像我用「車次購票」一樣,
這一班車沒了就要再換訂下一班車。

但是也因為「車種購票」有「最早班次」的這個預設,
所以我猜想,如果一開始的時候就去訂可以接受的最晚時間班次,
那應該也比較有機會可以訂到,
總之,絕不要像我一樣,從最早的班次開始訂,
結果什麼都沒訂到。

同時,因為台鐵是在付款時才計算「來回票」票價,
所以不需要同時購買,也可以算是「來回票」,
因此,兩個人分頭訂「去程」跟「回程」車票,
這樣應該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4. 善用 tab 鍵和數字鍵

用鍵盤的 tab 鍵比用滑鼠快很多,
另外,在選擇起始和抵達站別時,
雖然系統是給一個下拉式的選單,
但是其實可以直接按數字,
例如按「1」,就會直接跳到「100」,
所以我按了「0、5」,就會跳到花蓮站,
這樣比起從選單選還要快多了。


5. 分段訂票

最終,大概在凌晨一點左右,
我改用「分段訂票」的方式買到了台北到花蓮的來回車票。
雖說有點運氣,但的確是可以考慮的策略。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除了太魯閣號之外,其實其他火車都有開放站票,
所以假設不能全程都有座位,那至少有車位的時間越多越好,
而且我自己設想,最好是一開始有體力的時候先站著,
之後站累了剛好有座位。

於是我先用「車種訂票」訂「頭城」到「花蓮」的車票,
然後再訂「蘇澳新站」到「松山」的車票,

就是以宜蘭頭和尾的兩個大站做為目標,
本來的設想是,如果沒訂到再慢慢調整,
但幸運的是,這兩個選擇都剛好訂到座位。

確定有座位之後,
我再回頭訂「松山」到「頭城」及「花蓮」到「蘇澳新站」的票,
好巧不巧,最後都訂到同一班車!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不用換車,只要換座位就好。

更巧的是,我在網路上用信用卡付錢之後,
發現去程的兩段火車票,竟然剛好是同樣的位置,
所以連座位都不用換了…

我後來看了一下,我訂的兩個班次,
都是行車時間比較長的,
所以我自己的猜想是,訂長途車票的人,例如從台北到花蓮或台東,
還是會優先選擇行車時間比較短的那些班次,
如果是短程的旅客,差別就比較小,
所以這些行車時間較長的班次,才會剩下比較多「分段車票」。

另外,更講究的方式應該是去程回程都在同一個車站分段,
這樣還可以算是兩份「來回票」,
但即使因為分段不同所以不能算是「來回票」,
由於信用卡網路付款可以打九五折,
所以損失算是可以再減少一點。


6. 團體列車

從台北到花蓮有一種很厲害的莒光號,
等於是從台北直達花蓮,因此,大概兩個小時多一些就抵達。
它算是「團體列車」,應該是十個人以上可以訂購,
下次有機會再來瞭解看看。
http://resgt.railway.gov.tw/groupticket/index.htm


7. 客製化時刻表

台鐵列車時刻查詢的網站,有一個客製化時刻表,
其實蠻好操作的,可以提早查詢,
把自己需要的時刻表下載下來,
不要等到準備訂票了才來查詢,
據說昨天晚上訂票系統沒有塞車,
但是查詢系統倒是塞得蠻嚴重的。